□本报记者 邢汉夫
在短视频与电商蓬勃兴起的时代浪潮中,哈尔滨市木兰县“90后”女孩陈丽丽脱颖而出。她开设“丽丽一家人”账号,从记录北漂日常起步,在返乡后,凭借新媒体的力量,助力木兰县的特色农产品走进全国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
1993年,陈丽丽出生于木兰县新民镇华山村杨木荡子屯。大学毕业那年,与众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陈丽丽奔赴北京,开启了北漂生活。基于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她在北京的几份工作都与互联网相关,但是发展得并不顺利。
2019年,短视频行业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新风口。陈丽丽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决定投身其中,尝试借短视频创作实现自我价值。“起初,我和众多创作者一样,在热门领域不断摸索,然而,努力并未换来预期的回报,尝试均以失败告终。”陈丽丽回忆道。
直到有一天,陈丽丽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庭生活,以“丽丽一家人”账号记录“北漂”妈妈日常,凭借温馨真实的视频内容,引发网友强烈共鸣。“第二条短视频便收获了百万播放量,短短半年时间,我就积累了20万粉丝。家庭生活中的琐碎点滴、与家人间的真挚情感,成为我在网络世界崭露头角的关键。”陈丽丽说。
在北京的日子里,陈丽丽发现素材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同质化,让她的创作陷入僵局。一次偶然的回乡经历,让她看到了新希望。回到木兰县老家时,她拍摄了一些农村生活的视频,没想到这些充满乡村气息的视频在网络上获得出乎意料的流量。农村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特有的生活方式,引发众多网友的兴趣。这让陈丽丽意识到,家乡这片土地蕴含着巨大的创作潜力和商业价值。
经过深思熟虑,2022年5月陈丽丽决定结束北漂生活,回到家乡木兰县创业,借助自媒体推广家乡的农特产品。当陈丽丽将这个想法告知家人时,家人给予她无条件的支持。
刚回到家乡的陈丽丽,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繁华的都市回到乡村,生活环境和节奏的巨大差异,让她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但她深知,时间不等人,陈丽丽开始深入研究家乡的农特产品,木兰县“六山一水一草二分田”的独特地理环境,加上香磨山水库庞大的灌溉能力,造就了这里“鱼米之乡”的美誉,当地的稻花香系列大米更是久负盛名。
陈丽丽决定从家乡最具代表性的大米入手,开启农特产品推广之路。为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木兰大米的品质,陈丽丽下田拍摄大米的种植过程,向粉丝展示家乡肥沃的黑土地和清澈的灌溉水源;她还走进加工厂,拍摄大米的加工流程,让消费者看到每一粒大米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精细的加工。2022年底,陈丽丽把“木兰大米”搬进直播间,6000单产品被粉丝一扫而空。陈丽丽说,这份成功来自粉丝们的支持和信任,还有乡亲们的辛苦劳作与真情付出。
2023年,陈丽丽与当地农民签订5万单大米的订单,正式开启大规模助农之旅。2024年,大米订单量激增到40多万单。为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她采用保价回收的合作方式。“在与农民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为农民提供保价,如果当年秋天木兰县本地的市场价格高于保价价格,就按照市场最高价收购;如果低于保价价格,则按照保价价格收购。”陈丽丽告诉记者,保价回收的方式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他们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不用“看天吃饭”。2024年,水稻价格下跌,陈丽丽坚守合同,与其合作的90户农户每垧地增收4500元左右。
随着直播带货的逐步发展,陈丽丽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拓展。从最初单一的“木兰大米”,到如今涵盖小米、蜂蜜等多种木兰县特色农产品。在选品方面,陈丽丽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只选择品质优良、绿色环保、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每一款产品,她都要亲自品尝、检验,确保符合自己和粉丝的要求。
随着“丽丽一家人”影响力不断扩大,木兰县的农特产品被越来越多人熟知。2023年,陈丽丽一分钟卖空4万单稻花香;2024年,一场直播卖掉18万单稻花香。成功迈出第一步后,陈丽丽开始参加公益行动,捐款、救灾、助农、助学一样不落,她还为村里翻新街路、安装路灯、修建小广场,每年中秋和春节给村民发礼物。85盏路灯照亮了杨木荡子屯乡亲们回家的路,更点燃了他们追求乡村振兴的心。
2025年,木兰县决定将“特色农产品直播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并将项目执行交由“丽丽一家人”投资建设。“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我要把全县乡亲们装进‘丽丽一家人’的致富全家福。”对于未来在木兰县农产品推广和创业方面,陈丽丽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在陈丽丽的带领下,如今拥有600万粉丝的“丽丽一家人”正在木兰县这片黑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业传奇。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更是木兰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木兰县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木兰县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