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动机的意思(心理学“动机”知识汇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9 08:35:41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指引,是使其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1.激活功能

动机是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3.维持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二)动机与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1.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2)需要的种类

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①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第一,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第二,社会需要是人类的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第一,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

第二,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这些需要是通过占有某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

(3)需要层次理论

①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第一,生理的需要。它包括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第二,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第三,归属与爱的需要。它表现为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第四,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

②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第一,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第二,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第三,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需要;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稍做延迟。


(三)动机与目标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1.目标的含义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期望的状态。

2.目标的种类

(1)明确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

①明确的目标是指有具体要求或成绩标准的目标。

②模糊的目标是指那些评价指标不明确、要求比较含糊的目标。

(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根据达成目标所需时间的长短,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①长期目标是指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长期目标无法对个人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提出及时的要求,不利于维持个体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②短期目标则是指那些完成期限较短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对个体提出及时的要求,给人一种压力和控制感。

(3)不同难度的目标

根据目标的难度水平,目标可以分为难的、中等的和容易的动机。

3.目标的动机机制

洛克和莱瑟姆提出,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四)动机与行为和工作效率

1.动机与行为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种或相似的动机。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在同一个人身上,行为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动机,有些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从属动机。

2.动机与工作效率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五)动机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与标准。价值观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维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是以个体的行为方式为工具,进而获取社会的认可。终极性价值观是个体以一种行为方式谋求许多终极目的。


二、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一)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须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1.饥饿

(1)饥饿与体内平衡

体内平衡,即保持身体内部的稳定状态。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2)饥饿与体内化学物质

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可能引起饥饿感。

(3)饥饿与下丘脑

“饥饿中枢”在下丘脑的两侧,它会分泌一种引发饥饿的激素—增食激素。而“厌食中枢”(在下丘脑腹内侧)受到刺激时,动物将停止进食。

(4)进食偏好

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甜食的偏好,学会了避开有毒的食物。

(5)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自己有意节食造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可能会引发贪食症。贪食症患者有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可在短时间内一次进食大量的食物。

2.性

(1)激素与性行为

人类的性驱力是由性激素的刺激引起的。但是性激素并不是产生性驱力的唯一基础。

(2)外部刺激与性行为

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听到或读到色情材料时就会出现性唤起。

(3)想象的刺激与性行为

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刺激也能影响性唤起和性欲。


(二)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

1.兴趣

(1)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2)兴趣的种类

①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第一,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

第二,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它和当前认识的客体只有间接的关系。

②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第一,个体兴趣是指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这种兴趣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

第二,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

(3)兴趣的品质。

①兴趣的广度,指兴趣的范围大小。有人兴趣广泛,有人兴趣狭窄。兴趣广泛有利于人们获得较广博的知识。

②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它能推动人们较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

③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④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

2.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3.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从个体行为的目标上,权力动机可以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和社会化权力动机。具有个人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具有社会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是为了他人。

4.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5.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具有激发、指向和调节的功能。


三、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1.本能论的主要观点

(1)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