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态资源如何变为经济价值 ——专家学者在贵阳研讨探索贵州省水库生态资源价值的转化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16:00    

4月2日,贵州省水库资源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座谈会在省水利厅召开。中科院生态经济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省水利厅、铜仁市水务局、六盘水市水务局、余庆县水务局、贵州储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电建贵阳院、贵州生态渔水湾有限公司等专家、职能部门、企业、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析研讨贵州省水库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路径。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杨春友主持会议并讲话,全面介绍了贵州省水库资源生态情况,省水利厅财务处石宇红及各业务处参加会议。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受特殊地形地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蓄水保水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工程性缺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同时,贵州拥有丰富的水库资源,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备多重生态功能。水资源优势是贵州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

解决水库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需要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不仅对贵州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服务全国。其“生态系统—水生态资源—水库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及服务”转换工作思路及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态产品产业链的贵州模式。

座谈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生态经济价值高级评估师严茂超,以及求是杂志社编审常怀立等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介绍了贵州省水库资源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及意义。

“通过科学评估与转化,可获得国家补偿政策及银行低息支持,促进生态资产的经济价值实现。”严茂超表示,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大省,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系资源,通过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以大型水库为核心的水利网络。他认为,当下贵州省需要做的是对水库资源进行确权与动态检测,建立统一登记系统,采用网格化和遥感技术,实现生态资产“一张图”管理;进行价值评估与核算体系构建,构建包含多种指标的核算模型,制定技术规范,评估水库生态多维度价值;进行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转化,推广绿色水电、生态渔业,发展水库绿色金融,探索“水权交易”,打造绿色生态产品、文化旅游多元化业态。

常怀立表示,贵州要秉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产业、产业出产品的理念,在政府主导下,利用市场机制,做好水库资源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价值实现的大文章。

参会同志一致认为,在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转化中,可以考虑生态文旅融合与碳汇交易,开发“水库+”业态,发展滨水经济,探索水库碳汇交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尝试市场化机制与融资模式创新,搭建交易平台,推动资产证券化,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与运营;积极探索区域协同与政策集成改革,跨区域合作共享资源,创新土地和能耗政策,协商解决上下游水体使用补偿机制,推动水库资源的协同开发与生态补偿。

同时,贵州可尝试以赤水河、乌江流域已建成的水库为试点,组建省级专项工作组,整合各部门资源,制定专项条例,构建完善的政策框架以及监测评估机制,为水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盘活和做大做强全省水库资源生态资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

编辑 黎鹏

二审 李唯睿

三审 霍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