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暨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动员会在广州召开。这是近十年来省人大首次召开监督工作会议,也是贯彻落实去年11月新修改监督法的重要会议。
监督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检查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共安排监督项目33项,包括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2项,计划和预算监督7项,执法检查5项,专题询问1项,专题调研8项,紧紧围绕中心、贴近民生、突出重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就各级人大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动员,并印发工作方案。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人大的大事要事,举全省人大之力,以法治助推我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展大湾区内地九市
岸线保护利用管理执法检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列出33项监督项目,紧紧围绕中心、贴近民生、突出重点,切实做到发展所需、改革所向、监督所至。
为助推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省人大常委会将重点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规划建设治理、科技创新引领、基础设施高效互联、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情况;将重点检查大湾区内地九市及汕头、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7个沿海市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包括岸线规划建设管理、美丽岸线建设,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落实,打造大湾区和沿海经济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情况等。
聚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省人大常委会将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扎实做好计划、预算、审计等法定监督工作,听取审议外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审议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审议2024年度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的专项报告,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和“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专题调研。
“百千万工程”依旧是今年监督工作的重点。根据计划,省人大常委会将检查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关注引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完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市场营销体系联动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展应用、拓展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丰富融合业态、加强各类要素保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情况、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同时,围绕助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对典型镇、村开展蹲点式调研,探索总结农村改革发展新思路、新方法。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打出监督“组合拳”
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印发,明确以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切实发挥好人大监督助推作用。
根据工作计划,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出“1+1+N”监督“组合拳”。
第一个“1”指作出一个决定。按照工作安排,将于5月底就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决定,健全立法供给机制、完善监督支持机制、用好民意汇集机制、建立上下级人大联动机制,强化产业政策宣传力度等。
第二个“1”指开展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询问。聚焦我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等,认真梳理堵点难点问题,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寓监督于促发展之中,做到监督动真格,支持有力度,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合力。
“N”指开展多项监督工作。除了专题询问外,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揽子安排了8个监督项目,包括专题调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听取审议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情况报告,检查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开展发挥侨智侨力和我省企业出海面临的法律风险专题调研等。
同时,还要围绕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全局性、牵引性工作,紧扣省委、省政府当前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行业,找准找实人大助力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监督助力,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确保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省人大建立常委会领导同志领衔推进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分专题开展调研推动工作,包括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三化”融合、产业开放合作、人才引育、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内容,通过一线调研、摸清“底数”,努力提出一批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全省四级人大、五级人大代表将联动协同发力,努力构建协同联动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形成强大合力。
跟进监督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路径和方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广东去年创新民生实事遴选工作机制,由省人大常委会测评候选项目,首创“听取审议报告+测评”模式,率先构建民生实事评议机制。通过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有助于选准、做实人民群众最急需最紧迫的民生实事,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和民生投入效率,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超2.5万名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开发储备超5000个公益岗位……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人大正在持续跟进监督。
按照牵头单位对口原则,把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监督逐一分解到省人大相关委员会,综合运用视察、调研、督办等多种监督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咨询专家,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对口监督。11月还将听取和审议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和2026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安排的报告,并开展测评,形成评议工作闭环,力求实现议题来自群众、充分听取民意、重点突出民生、决策体现民主、实事惠及民众。
根据计划,今年还将围绕“一老一小”做足工作。围绕青少年体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等法定要求落实情况。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托育服务发展情况,老年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等报告。
省人大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作方案划出26项重点
4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印发。
一、强化立法供给
1.制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
2.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条例
3.制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4.制定快递条例
5.制定县域经济振兴条例
6.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条例
7.加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研究
二、强化监督推动
8.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专题询问
9.强化计划规划、预算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加大对重点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改革事项等的监督力度
10.围绕《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11.上下联动检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
12.检查《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实施情况
13.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14.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情况报告
15.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情况的报告
16.听取和审议省法院、省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17.深化人大对外交往与外经工作紧密结合,围绕我省企业出海面临的法律风险开展专题调研
18.开展发挥侨智侨力专题调研,健全在粤投资兴业华侨华人座谈会机制
19.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老年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强化决定支撑
20.作出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四、强化代表作用发挥
21.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
22.服务保障在粤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提出建议
23.精心组织代表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代表小组活动等
24.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组织代表深入企业实地走访
25.发挥好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
26.扎实做好代表建议督办工作,重点办理好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新型城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代表建议
南方+记者 姚瑶 陈嵘伟
【作者】 姚瑶;陈嵘伟
广东人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