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可能会寻找陪标单位出于以下原因:
利益驱动
围标、串标、陪标是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三方主体”受利益驱动而采取的不当行为。投标人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获得比正常投标更大的利润,即使需要预付一些“公关费用”也显得相当合算。
投标人可能会拉拢招标人及工作人员,掌握投标人数量和名称,私下与投标人串通,通过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中标或者协商投标报价等方法,以提高中标概率。
招标不严谨
招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足,人为因素过大以及投标成本偏高等因素给围标、串标、陪标提供了可乘之机。
凑数
在一些项目中,如果有效的投标人数不足三家,会导致流标。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需要至少三家参与投标,这时陪标单位就起到了凑数的作用。
拉价格
在政采项目中,低价优先法要求最低价作为基准价。陪标单位通过拉低整体报价的方差,帮助意向单位在评标中获得优势。
提高中标概率
陪标单位可以与其他投标人合作,共同提高中标的机会。通过合作,意向单位可以在评标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中标概率。
关系网络
招标人可能希望与曾经合作过的投标人建立联系,以便在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开展业务。陪标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帮助建立这种联系,并确保意向单位能够中标。
规避监管
陪标行为有时是为了规避监管,通过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围标、串标行为,使整个招标过程看起来更加公正和合法。
综上所述,投标者寻找陪标单位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弥补招标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中标概率,以及建立和维护关系网络。然而,这些行为往往涉及违法行为,因此在进行招投标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招标过程的公正、公平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