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一曲《卧龙吟》,半生有为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2 16:23:15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朋友们,会对主题歌曲《卧龙吟》的旋律特别熟悉。这是当年剧组的大家之笔,是为卧龙先生创作的专属音乐。而作为丞相的坚定追随者,今天,我就以《卧龙吟》三段歌词为主要角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欣赏这首老歌。

话不多说,先贴第一段:


这段词写的是卧龙先生出山前的形象。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是称赞卧龙之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注重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心性;而“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是称赞卧龙之才,眼高能观宇宙万象,胸宽可怀百万甲兵。古人重德轻才,在乱世,像卧龙先生这样德才兼备的更是难能可贵。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是为点睛之笔,紧接着歌曲高潮“风兮凤兮思高举”,一语道破卧龙先生何以居山林而知天下的原因——抱负远大,厚积薄发。

“时乱势危久沉吟”进一步升华格调——汉末天下大乱,局势动荡,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触发卧龙先生的沉吟长思,寻求国家出路、安民大计。这里重复两遍,第一遍高亢,仿佛表达的是卧龙拯救乱世之急切;第二遍低沉,仿佛表达的是卧龙忧国忧民之哀思,十分精妙。

总的来说,这段歌词为卧龙先生立下了一个这样的士子形象,传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正确价值观。

这是歌词第二段,写的是卧龙先生跟随先主出山的故事。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由三顾茅庐到隆中对策这一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情节。我认为这个“承”字用得非常妙,一反传统的以先主为主体求贤心切的表述,而是重在流露卧龙先生对先主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半生遇知己,蜇人感幸深”更是直抒此情,“知己”“感幸深”分别呼应“促膝”“承三顾“,而”半生“”蜇人“这样的字眼更使这段知遇显得弥足珍贵。

一句“明朝携剑随君去”,仿佛把背景拉到了相逢意气的侠义江湖,与这勾心斗角的乱世显得格格不入。“羽扇纶巾赴征尘”,这不是对君主,而是对交心朋友的义无反顾(按韵律、内容推测,个人更倾向于“征尘”而非“征程”,怀疑音乐软件歌词出错)。书生白衣染上了乱世的尘埃,豪情万丈,令人喟叹!

“归去”句,对应的是卧龙先生出山前对童子说的话,不要荒废田园,因为等他跟随先主大功告成、结束乱世后,还要回到这里,继续当一个无拘无束的“陇亩民”,安度余年。这是何等的浪漫自信情怀,这才是卧龙大才,这才是中国古人。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歌曲唱到这里,开始作尾声状,低沉中透着一丝悲凉,仿佛在暗示卧龙先生愿望落空、至死也没有回到故居的事实。然而整首曲子并未结束——第三段用女和音作为主唱,戴建明老师唱背景音。


这段我们不逐句赏析,无关水平问题,只是不想再啰嗦很多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历史背景,浪费篇幅。

它写的是卧龙先生践行对先主的承诺,竭智尽忠,日夜筹策,却难违天意、难改运数。但这首歌并非以大悲收场,而是歌颂卧龙先生一生有为,造福人民,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一下子就提升了歌曲的格调。

最后重章叠唱,仍是“归去”语,但与前面一次侧重叙事不同,这一次注重表达的是卧龙先生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以此完美收官。

《卧龙吟》又名《有为歌》,虽然整部电视剧只在卧龙出山这一节作为插曲播放过,但其笛、琴等纯音乐版曾多次出现作为伴乐。并且,随着具体的场景变换,音乐会进行适当地宫商角徵羽变奏,所表达的感情也会有所差别,以配合气氛。特别是到了卧龙先生接近生命终点的时候,此曲一出,实在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