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塘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著名河流,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因每年秋季,在河口处发生极为壮观的涌潮“钱塘潮”而闻名世界。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六股尖,自西向东北、东南婉蜒曲折,流经安徽屯溪、歙县,至浙江建德县梅城,与来自西南的兰江相汇,向东北流至澉浦附近注入杭州湾,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
一、钱塘江的发源地
历史上关于钱塘江河源有几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把兰江作为干流,衢江上游的开化江为河源,发源地为浙,皖、赣交界的莲花尖;后又改为安徽省休宁县的青芝棣尖。
另一种说法认为新安江是钱塘江的干流,河源位于安徽休宁和江西婺源之间。
1983~1985年,浙江省组织科技人员对钱塘江的河源及河口进行全面考察,得出新安江应是钱塘江正源的结论。
与此同时,还确定了钱塘江注入杭州湾河口的位置,曹娥江在河口线以上汇入干流,应属钱塘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因河口下沉为溺谷,从地图上不易分辨出来。
(二)干支流名称多
钱塘江是一条多名称的河流,自古以来有浙江、浙水、制河、渐水、罗刹江和曲江等许多别称,自河源至河口,各河段又分别有不同名称。
河源段名冯村河,自鹤城至流口称大源河,流口至屯溪名率水,屯溪至浦口称渐江,又名青溪,浦口至梅城称新安江,淳安以上又称徽江,亦名歙港。
梅城至桐庐称桐江,桐庐至萧山县闻家堰称富春江,闻家堰至杭州闸口段河道曲折如“之”字,故称“之江”,闸口以下流经钱塘县(今杭州)的一段始名钱塘江,后将最下段的名称泛指整条河流。
钱塘江不仅干流名称多,支流亦同样多名。例如,最大支流兰江河源段名马金溪,至常山后称常山港,至衢州汇入江山港后称为衡江,又名信安江。
又如衢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至南溪后北折,因沿兰阴山东麓流出,古时两岸多兰花,故名兰江,又称兰溪,北流至梅城汇入主流。
支流兰江,衢州以上多山地,河床比降较大。此段内支流繁多,但均为较小的山溪河流,在淳安和建德县内有“一江二十溪”和“一江十溪”之称。
衢州以上的河谷多为“V”形,属山溪性河流,水能资源丰富。衢州以下河流穿行于金衢断陷盆地中,盆地由质地松软的第三纪红色砂岩组成,河谷宽展,水流平缓。
主要支流除兰江、曹娥江外,还有武强溪、横江、练江、分水江和浦阳江等。
三、钱塘江干流的水文特征
干流在梅城以上形成许多深切的河曲,在切穿枸造线的河段为峡谷段,两岸悬崖陡壁,由坚硬的花岗岩、流纹岩等构成的奇峰怪石,峰峦叠峰。
有著名的芦家潭和铜官峡,山地与盆地交错分布,盒地内岗丘起优,河流展宽,常形成面积不大的冲积平原。除少数流经盆地河段外,河床坡度较大,多瀑布和跌水,水流湍急。
从安徽屯溪至浙江建德县白沙紫金滩,距离100余千米内天然落差竞达100米。
兰江汇入后,干流水量增大,河流比降小,水流平缓,江面宽阔。
梅城以下七千米三河埠至芦茨埠附近,河流切穿岩浆岩组成的中低山,成为峡谷段,此即著名的七里垅峡谷。两岸山坡陡峻,峭壁林立,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良好的水力坝址。
出七里垅峡谷,河道在谷地中摆动,下游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缓,两岸开阔,河床时而通近山麓,时而在平川展延。
萧山县闻家堰以下为钱塘江下游,河流进入萧绍平原,河道善变,为游荡性河型,河道宽浅,受潮水顶托,江心多沙洲,水流缓慢,主流河道蜿蜒曲折,右岸筑有石堤,为著名的西江塘。
河流受潮汐影响大,高潮时潮水可上溯至富春江水电站,下游潮差大,盐官站潮差可达7.26米,闸口以下为钱塘江的河口段。
钱塘江河口形状特殊,河面宽度变化很大,在杭州宽1干米,至澉浦宽20千米,抵杭州湾口宽达100千,呈喇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