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丘陵薄地如何提单产?平原沙地怎么多打粮?春耕威海有新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44: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又到一年春耕春播的好时节,今年春耕期间,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各地促进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在山东威海,面对耕地地力条件差、绝大多数都是中低产田的先天不足,当地是如何让这些地块的单产水平加快追赶高产田的?

丘陵薄地整合成大田 提高地力增加单产

车行在威海乡间,一排排梯田从车窗掠过。这些梯田零散细碎,地力条件差,不适宜耕种。这种丘陵山地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68.2%。记者来到乳山一处丘陵薄地,看到两台挖掘机正忙着挖土整地,要把几块小田整合成一块大田。村干部告诉记者,由于离村远地力又差,过去这个山头上有800多亩丘陵地都被撂荒。他们尝试开展土地整理,把细碎的撂荒地改造成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大田块。可不少农民都不乐意。

乳山市段家村村民 段桂伍:群众担忧挺大的,担心这个地交了,以后是不是自己永远都拿不回来了。

如何让农民接受地块的改变?段家村成立合作社,让老百姓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合作社统一整地耕种。

乳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段英鹏:我们主要是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入股分红的方式来打消老百姓的顾虑,政策出台以后我们也是反复做群众的工作。

农民算的是自己的小账,村支书段志宏算的却是全村的大账。他告诉记者,他们用挖掘机把多块小田整理成大田,一来填平沟壑和道路,耕地面积平均要增加1.5倍;二是挖掘机深挖土地的时候把耕作层增加了一倍多,地力变得更好;三是整治后更便于机械化作业以及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最终结果是,去年整理过的土地,单产翻了好几倍。

乳山市段家村党支部书记 段志宏:整地之前咱这个地一亩地也就是两百多斤产量,整完了以后一亩地能打到七八百斤。

目前,威海已经把试点地区5800多小地块整合成880多块大田,新增耕地7000亩。今年将加快提升丘陵山地粮食单产水平。

平原沙地怎么多打粮

记者在山东威海采访时发现,当地230多万亩耕地基本都是中低产田,除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丘陵山地,余下的平坦地块也有很多沙壤土,保水保肥效果差。这种漏水漏肥的平原沙壤土又该如何提高单产?

眼前这片耕地,离海不到300米,是一块典型的滨海沙地,水肥都很难留住,再加上常年刮风,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

记者来到这里时,种粮大户张斌正忙着给冬小麦铺设滴灌,搞水肥一体化。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种粮大户 张斌:你看我们这个滴灌带的铺设方法是根据流量计算出来的。它一个孔每小时滴水0.85升,我们每隔五个垄铺设一条滴灌带,我们总共浇水6到7个小时,整片地全部能浇完。

上一季种玉米,张斌就尝试搞水肥一体化,可村里人很不看好。但他还是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坚持铺了滴灌带,结果玉米创了高产纪录,单产增加70%,达到1380斤。 要想提单产,仅有水肥一体化还不够,张斌随后带记者来到另一处相邻的两块麦地。

虽然精播机效果好,但买一台要13万,而传统播种机也就七八千,并且一年只用一回。买这样贵的播种机能把本儿挣回来吗?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种粮大户 张斌:我用精播机播种,每亩可以节约小麦种子10斤,相当于30块钱,每亩的产量能增加100斤,相当于120块钱,这一减一增就是150块钱。我手里现在有2000亩地,就相当于30万块钱,就是买两台精播机也是绰绰有余的。

今年,威海在全市选择了五处像张斌这里一样的平原地块,累计有1000亩,主攻中低产田的单产提升。利用项目资金40万元,尝试新上水肥一体化等小麦增产新技术,叠加良种、良机等增产模式,力争项目区单产提升20%以上。

政府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种粮大户增产增收

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离不开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最近三年,威海种粮大户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这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泽头镇如今是一个粮食生产大镇,可几年前,这里有1800多亩中低产田被撂荒无人耕种。政府以低廉地租鼓励种粮大户耕种撂荒地。

威海市文登区种粮大户 于进海:政府全力支持,投入几百万打造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以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项目资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项目资金等等。

记者来到于进海流转的地块,看到眼前这些曾经撂荒的低产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产量更高的高标准农田。有单产提升技术的加持,于进海的地块产量和收益都相当不错。

威海市文登区种粮大户 于进海:小麦亩产1500斤,玉米也能有1500斤。

威海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 毕弘阳:我们突出成熟种粮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镇村有意愿的农户,特别是年轻种粮大户,适度扩大规模经营。

今年三十出头的小谭承包了2000多亩地,他找到已经小有名气的于进海,直接拜师学艺。

按照老于的指点,小谭从征集承包地开始,到采购农资、种子,购买农机和田间管理,都做得有板有眼,力争今年拿到高产量、高效益。

记者在威海采访期间,发现无论是老庄稼把式还是年轻的种粮大户,大家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这个春天,大伙儿齐心协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今年,威海市继续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先建后补”,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大户带动周边区域粮油作物大面积增产。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王凯博 陈博 宋建春 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