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五一假期必看!孩子易中招的8大诈骗骗局提醒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3:17:00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孩子们居家或外出时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增多,电信网络诈骗也进入高发期。骗子会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贪小便宜心理或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欠缺实施诈骗,导致家庭财产损失。

为守护您和孩子的财产安全,我们特别梳理了假期学生易受骗的八大骗局及真实案例,请您务必和孩子一起学习,提高防范意识。

01.“免费领游戏皮肤/道具”陷阱

家长提醒:

1.告诉孩子所有“免费领游戏道具”都是诈骗,官方活动不会要求转账或输入支付密码;

2.开启手机“青少年模式”,关闭免密支付功能,设置复杂支付密码并妥善保管。

02.“明星粉丝群”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冒充明星“后援会管理员”,在社交平台发布“加入粉丝群可获签名照”“和偶像视频连线”等信息,吸引孩子入群。随后以“缴纳会员费”“助力打榜”“泄露明星隐私需罚款”等理由,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转账。

典型案例:15岁女生小琪加入某明星粉丝群后,“管理员”称其在群内发言泄露明星行程,需缴纳2万元“保密金”,否则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小琪慌乱中用妈妈的手机向指定账户转账,直到家长收到银行扣款通知才发现被骗。

家长提醒:

1.教育孩子明星后援会不会通过私人账号收费,涉及金钱交易的粉丝群99%是诈骗;

2.关注孩子的社交软件使用情况,发现陌生粉丝群及时提醒。

03.“兼职刷单赚零花钱”陷阱

诈骗套路:骗子在QQ群、小红书发布“点赞赚钱”“关注店铺返佣金”等兼职信息,先用1-2单小额返利获取信任,随后要求孩子垫付资金购买高价商品(如游戏点卡、虚拟币),称“完成任务后统一返款”,最终拉黑消失。

家长提醒:

1.明确告诉孩子“刷单就是诈骗”,任何需要垫资的兼职都是骗局;

2.引导孩子通过正规渠道(如学校勤工俭学)获取零花钱,远离网络“轻松赚钱”陷阱。

04.“解除防沉迷系统”骗局

诈骗套路:骗子在游戏论坛、短视频平台发布“专业解除防沉迷,全天畅玩游戏”广告,诱导孩子添加微信。随后以“需要家长信息验证”“缴纳技术服务费”为由,骗取孩子提供家长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或直接远程控制手机操作转账。

典型案例:14岁学生小浩为解除《王*荣耀》防沉迷限制,添加了“技术人员”微信。对方发送一个“解除工具”APP,要求开启屏幕共享,随后以“系统检测到家长账户异常,需转账1万元证明安全”为由,骗走小浩妈妈银行卡内的12万元存款。

家长提醒:

1.告知孩子防沉迷系统是国家强制规定,任何声称“能破解”的都是骗子;

2.定期检查孩子的游戏时长,发现异常软件及时卸载,开启手机“防屏幕共享”设置。

05.“虚假红包/抽奖”陷阱

诈骗套路:骗子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五一限时红包,点击领取200元、转发抽奖送手机”等信息,孩子点击后会显示“红包已到账,但需绑定家长银行卡激活”“抽奖中奖需先缴纳20%手续费”,诱导输入支付信息或转账。

典型案例:12岁学生小羽在班级群看到“班主任发五一红包”的消息,点击链接后显示“领取红包需先验证家长身份”,按提示输入妈妈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后,卡内的5.8万元被分批次转走。

家长提醒:

1.教育孩子微信红包点击即到账,无需额外绑定银行卡或转账;

2.提醒孩子遇到“转发抽奖”“高额红包”等信息,先与家长或老师核实再操作。

06.“冒充同学/老师借钱”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通过黑客技术或购买信息,获取孩子的社交账号(如QQ、微信),伪装成同学或老师,以“生病急需用钱、报名培训班差学费”等理由,向孩子或家长借钱。

典型案例:学生小蕊的QQ号被盗,骗子冒充她向妈妈发消息:“妈妈,我在学校打球骨折了,急需2万元手术费,老师让先转账到这个账户。” 小蕊妈妈未打电话核实,直接转账,后发现被骗。

家长提醒:

1.要求孩子设置高强度社交账号密码,定期更换;

2.涉及“借钱、转账”等敏感信息,务必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核实身份。

07.“低价网购/二手交易”陷阱

诈骗套路:骗子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低价卖手机、限量版球鞋”等信息,吸引孩子下单。随后以“商品被海关扣押需缴纳关税、账户冻结需激活”等理由,诱导孩子私下转账,或发送虚假物流信息拖延时间,最终失联。

家长提醒:

1.告诉孩子“天上不会掉馅饼”,低于市场价50%的商品大概率是诈骗;

2.要求孩子网购务必通过正规平台交易,不点击陌生链接、不私下转账。

08.“色情引流+刷单”连环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在不良网页或社交软件推送“点击观看私密视频、加入成人聊天群”等色情信息,孩子点击后会跳转至诈骗页面,以“需完成3单刷单任务才能解锁”为由,诱导垫付资金,最终卷款跑路。

典型案例:16岁学生小航浏览网页时点击“免费看美女直播”链接,页面显示“未成年人访问需完成刷单验证”,并提供了3个刷单任务。小航用妈妈的银行卡支付3次共1.2万元后,发现直播无法观看,且对方已拉黑自己。

家长提醒:

1.教育孩子远离不良网页和色情信息,浏览此类内容本身存在风险;

2.安装手机端“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屏蔽不良网站访问。

以上骗术看起来很容易被识破,但是因为孩子们的防骗意识差,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去掌握防骗技能。

另外,对孩子们进行防诈教育的同时,家长们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尽量不使用面容或指纹支付,或在手机上不录入孩子的面容或指纹。

2.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经常对孩子使用的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留证据,报警处理!

撰文:邓文燕 清远市反诈骗中心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邓文燕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