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安一中校长陈雄:科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育人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1:54:00    

3月21日,由福建省教育厅指导,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和德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座谈会在福州举行。会上,福安一中校长陈雄以《科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育人实践》为题作交流分享。现根据其演讲录音整理出演讲稿,以飨读者。

科教融合视域下的创新育人实践

我先介绍我校(福安一中)的三位较为突出的校友。一位是陈华一,国际著名数学家,曾荣获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我省首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一位是黄晓煌,“杭州六小龙”的创始人之一;一位是翁宇佳,现在在我校就读高三。

陈华一校友在中学期间便展现出卓越的数学才能,于1996年获得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我省首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法国深造,后于法国西岱大学执教。去年,他应邀归国,现就职于西湖大学,任数学讲席教授。他致力于算术几何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算术射影簇的研究中提出了实指标滤链的新方法并将随机变量耦合和测度传输理论的思想运用于算术线丛不变量的研究之中。他和森脇淳教授合作创立了Adèle曲线理论,将Arakelov几何推广到一般可数域之上。去年,在中法高中数学课堂交流与展示活动中,陈华一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关于拔尖人才培养的见解,着重强调了“兴趣”与“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发自内心地做自己感兴趣、想做的事,而不是追求功利性的目标,刷题很难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思考是第一位的,做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发掘问题,通过对世界的思考,不断抽象化。抽象是数学的本质,掌握了抽象方法,数学将不再枯燥乏味。可以说,善于思考,就可以达到“做少量的题目,培养数学兴趣”的目标。他希望广大学子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去思考数学概念的意义、产生的原因、使用方法,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数学以及更广袤的问题,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右一为李迅老师、右三为陈华一校友、左二为陈雄校长

另一位杰出校友黄晓煌是“杭州六小龙”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杭州六小龙”中唯一一位福建学子。他曾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后赴美留学并在硅谷工作。前些年,他携团队回国,创立了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他的学生时代,我曾有幸指导其参与学科竞赛。黄晓煌兴趣爱好广泛,学业成绩优秀,在高中阶段就展示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数学、信息技术的浓烈兴趣及热爱,参加高中数学竞赛屡屡获奖。当时,信息技术尚未普及,但黄晓煌已经自学了C语言,还会主动帮助大家上网,他当时的技术连网吧的网管都甘拜下风。尤为可贵的是,黄晓煌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他能从复杂的数学题目中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善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实属难得。我从学校档案中找到了他的两张获奖证书,也有幸找到了当时他参加比赛的论文,该论文以减肥为论题,他尝试组建数学模型,以数学角度研究减肥问题,帮助人们走出盲目减肥误区,树立科学健康的减肥观念,这体现了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他的物理老师福安一中黄以明曾说“黄晓煌是一个很认真,爱思考的学生,他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很有创新精神,很多题目的解法都很新颖,不会按照课本或教辅的步骤按部就班解答”。通过黄晓煌校友的经历,我认为,未来人才的培养不仅应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还有一位是翁宇佳同学,现在在我校就读高三。该学生自高一入学起便积极参与教育部竞赛白名单所列科创类竞赛活动。其中,其参与的《智慧共享社区图书馆》项目颇具代表性。翁宇佳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发现了当前城市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提出了在社区设立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方案,旨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区阅读环境的改善。凭借此项成果,她先后在福建省级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总决赛中亦表现优异,斩获优秀奖。此后,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她成功入选并参与了去年于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面向中学生的科学T大会,这也是我省首次有学生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活动结束后,我与翁宇佳同学交流其参会感受。她分享道,她与同组同学同2024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教授安德鲁·辛格尔顿围绕生命科学主题展开激烈地讨论,同组的一个女生展现出的探索精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安德鲁·辛格尔顿教授提出的问题,这位女生大胆发问,敢于暴露认知盲区,这在翁宇佳看到是十分可贵的。此外,她还特别强调,参会同学普遍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求欲。

右二为翁宇佳同学

右七为翁宇佳同学

基于这三位校友的成长经历,我对中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方向进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我认为,关键在于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保持好奇心、激发探求欲、勇于质疑的精神特质。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科学思维的核心框架,亦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品质内涵。

福安一中建校于1902年,已有123年的历史,是一所县级市的一中,学校为首批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24 年入选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立项建设名单。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新校区占地259亩,现有初中30个、高中55个班级。福安一中新校区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多功能场馆,按照高质量、高品质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学校。老校区占地71亩,现有24个初中教学班,校内青砖古瓦、古樟苍苍、枫韵如丹、砚池鱼翔,已成为一张福安市历史文化名片。另有占地100余亩的滨海校区(第三校区)正在兴建中。老校区占地71亩,有24个校区班级。老校区是历史文化遗产,是福安人的一张历史名片。现在还计划建设福安一中的滨海校区。福安一中以“一面高考红旗、两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三大办学特色、五次荣获‘福建省数学尖子摇篮’称号、‘七个一’党建工作新模式”,凸显办学质量。三大办学特色中的“五环双优”和“创新教育”分别荣获2020、2022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廉勤文化”被确认为省级德育工作典型案例。福安一中作为一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域一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期盼,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

接下来,我简单地汇报一下福安一中的实践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四子观”为指导的校本实践阶段。在九十年代,李迅老师在我校任职期间,他提出了“四子观”,一直延用到现在。“四子观”就是四个过程:深入了解选准苗子、加强教育定好调子、精心培养走好路子、优化设计迈好步子。这从人才的选拔、人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个性化的教学方面,达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效果。

第二阶段是“自主探究课堂模式”全面深化阶段。去年,我阅读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出了关于常态化教学及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常态化教学比与评价中强调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必须能够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报告指出,在中学阶段,应注重培养探究性课堂氛围,大力推行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我认为,方案中实施的各项改革,实际上正是针对问题式教学展开的,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进行。例如,我们利用技术平台,让有条件的学生先行自学,随后教师通过梳理数据获得问题反馈,在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再进行训练巩固以及拓展应用。以数学教学为例,数学讲评课,可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拓展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具体来说,讲评课不应“面面俱到”“一言堂”,而应基于数据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例如,让学生通过数据自我验证,教师分析数据,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评讲,然后寻找问题规律,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五育融通、科教融合”推进阶段。福安一中以“五育融通、科教融合”为科学教育核心理念,以《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为指导,立足福安市县域教育的实际,构建“四维协同、四阶进阶”科学教育体系。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四维协同。第一维度校本课程筑基——基于“一核五轴多特色”综合课程体系下的“五育融通、科教融合”科学主题特色校本课程群建设。我们根据人工智能科学联盟的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福安一中作为福安市科学教育联盟校的牵头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带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科学教育。我们计划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课程,如小学阶段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致力于算法素养的养成,高中阶段则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我们还将围绕五大学生竞赛,开发物理、化学、生活、科学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实验创新的校本课程。第二维度教学模式赋能——基于两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驱动科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第三维度实践路径支撑——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启蒙—探究—创新—实践”“四阶进阶”能力阶段性培养,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阶梯式发展。启蒙阶段主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究阶段深化学生的思维,创新阶段实现能力的突破,实践阶段则体现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第四维度资源生态融通——政策、师资、软硬件、基地等全域协同,保障育人效能。科学教育是需要加、校、社协同合作的教育。以坦洋工夫红茶为例。坦洋工夫红茶曾于1915年荣获世界万国博览会金奖,与同期获奖的茅台酒齐名。福安作为其发源地,制茶工艺十分精湛,其制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瑰宝。福安一中将其制茶工艺融入研学内容中,带领学生深入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亲身参与并体验制茶的每一个环节。制茶过程涵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核心工艺,这些工艺的实施效果主要依赖于对温度与湿度的精准控制。在这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要求他们通过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并由专业品茶师依据茶叶品质进行分级评定(共分五个等级)。为进一步探索科学评估方法,我们可借鉴人工智能领域的“神经网络”,将品茶师的评定标准视为“训练数据集”,并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训练。随后,将学生的实验数据输入该模型,与训练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尽管这些结论可能与品茶师的实际评定存在一定差异,但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这一科学发现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传统制茶技艺的理解与认识,更在体验中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的双重目标。

综上所述,“四子观”深化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思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助力了提质增效,“五育融通、科教融合”实现了综合育人。

福安一中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效。近年来,高考特殊线的达标率上涨至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创新竞赛方面,福安一中同样屡获佳绩,相关成果吸引了《教育报》《福建教育》等权威媒体的长期关注与报道。今年一月份,《福建日报》对福安一中科学教育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省政府也进行转载。学校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视为己任,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充分挖掘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勇敢追梦,绽放光彩。

展望未来,我对科学教育方面有以下思考:1.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2.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3.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实施。科学教育未来以来,中学承担着为科学教育插上翅膀腾飞的重任。

来源:德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