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产业链接会在深举行 机器人“顶流”组团秀肌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0:43:00    

4月24日,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展会为期3天。作为深圳举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成果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企业集中亮相,既有优必选、越疆、逐际动力等深圳“明星”企业,也有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杭州“顶流”机器人企业,集体“秀肌肉”,展示最新技术成果。

“明星”机器人企业悉数亮相聚人气

“这就是赢得马拉松冠军的机器人吗?”“让我跟冠军合个影!”“不,这是它的兄弟‘天工’,性能同样强大。”一大早,优必选展位前就围满了观众,只为一睹人形机器人“天工”的风采。

在刚刚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由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优异成绩夺冠。此次展会上,“天工Ultra”虽未亮相,但优必选展出了天工系列的“天工1.0”机器人,天工不仅能跳舞互动,还在现场小跑起来,大秀稳健的跑姿,引得现场观众竞相拍照打卡,成为展会一大看点。

▲优必选天工人形机器人

据介绍,优必选基于基于天工母平台,还研发了业内首款30万元以下的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具有172cm仿人身高和20个自由度的人体仿生躯干结构,以及拟人化的运动控制方案。通过搭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完整的人形机器人科研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接到了100台意向订单。”优必选产教融合业务运营负责人李金莲告诉记者。

同样作为“顶流”的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也引起了不少观众围观互动。据介绍,G1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27厘米,体重约35公斤,具备超越常人的灵活性,可完成高难度动态动作,行走、跳远、奔跑、舞棍等“花式整活”不在话下。除了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带来的Go2机器狗和Go2-W机器狗,轮番为观众献上精彩表演,趴卧、握手、倒立、跳跃、比心等动作萌翻全场。

▲宇树科技机器狗

深晚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展会不仅集齐了优必选、越疆、乐聚、帕西尼等深圳“八大金刚”“十三太保”明星企业亮相,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等杭州“四小龙”也在现场大秀新产品,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研发的“小五”也在现场与观众互动,可谓星光熠熠,人气十足。

机器人轮番秀十八般武艺吸睛

这场展会有多火呢?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众多展位前都挤满了咨询的采购商和观众,就连记者想要采访展商,都得见缝插针地挤进人群中才行。

在一处展位上,坐在一台钢琴前,优雅地弹奏钢琴曲的机器人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它手指灵巧,能够准确地敲击琴键,现场弹奏了几首经典钢琴曲引发人群中阵阵喝彩。这款机器人来自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如何让机器人学会弹钢琴呢?据技术负责人姜红建介绍,通过将五线谱解析成代码动作,输入到机器人程序中,就可以生成动作指令,机器人就能完美弹奏一首钢琴曲。

▲钢琴机器人

另一处深圳大象安泰科技的展位,亦是热火朝天。身高163cm、体重40公斤完美的身材比例,搭配“肤如凝脂”般的硅胶仿真皮肤,4款“火星美女机器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目光。

该企业商务总监徐州彬告诉记者,该款仿真人形机器人不仅外形逼真似人,而且能做眨眼、堵嘴、拥抱、舞蹈等人类动作,还拥有快乐、生气、伤心等情绪,适用于迎宾、咨询、导览、直播等场景。“我们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定制机器人的发型、妆容以及服饰等,外形可以说‘千变万化’,而且它能为人类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徐州彬说。

▲火星美女机器人

FAIR plus集齐了机器人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前沿技术成果,透过本届展会,或可洞察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动态。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

当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逐步从量增向质升转型。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2024年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在产业环境方面,深圳凭借工业制造能力突出、政策支持和创新环境等优势,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专利成果方面,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数量达20531件,同比增长35.56%;专利授权7575件,同比增长36.14%。专利数量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体现了深圳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强劲动力。在专利主体上,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腾讯、华为、大疆、平安科技等大厂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白皮书》指出,深圳依托成熟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在制造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硬件”基础。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推广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等“软性服务”领域持续活跃,凸显深圳“硬强软不弱”的产业格局。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摄影记者 严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