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你知道一山为啥不能容二虎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3 10:23:41    

“一山不容二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表面意思和引深意可能大家也都懂,说的是:

因为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动物,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

它们一旦发现现有同类进入自己的领地,就会立刻发起攻击,不会让另一只老虎共同分享领地。

“一山不容二虎”一般指同性老虎领地之间不能相容,在自然界中,雄虎的领地常会覆盖雌虎的领地,它们一般也不会发生冲突。

所以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又衍生出了一女不嫁二夫和一家不宜二主等说法。

这句成语比喻不允许两个强者共存的情况。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界强者的领地意识,也隐喻了人类社会中权力之争的现实。

在古今社会竞争语境中,通常用来形容激烈的竞争,实力相当者不可能在同一领域或地域长期共存共处。

在现代,“一山不容二虎”也引深为在一个地方的两个强者在同一领域或同一区域、同一单位不能和平共处,必定会争的你死我活。

但你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真正原因和哲理道理吗?

生物界有这么一个法则:弱肉强食。还有另一个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弱是相对强而言,强和弱是辩证关系:在某种条件下表现为强者,当条件改变时可能又变成了弱者。

也就是说,某种条件下吃别的动物,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变成被吃的动物。

我们都容易理解,被别人吃的动物就可能无法生存,甚至被自然淘汰。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物界的终极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你慢慢想,大自然中,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出现。

如果它们在同一区域内出现,大自然将会用空间把它们隔开来,如虎在山上行,鱼在水中游,猴在树上跳,鸟在空中飞。这个大自然当然就是道的规则。

如果它们在同一地方出现,它们一定是利用不同的食物生存,如狼吃肉,羊吃草,蛙吃虫。

如果它们需要的是同一种食物,那么,它们的觅食时间必定要相互错开,如狮子是白天出来觅食,老虎是傍晚出来寻食,狼是深夜出来捕食……。

在动物界里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物种亲缘关系接近或者相似而使生态位部分重叠,这时就会出现严酷的竞争,如一山不容二虎。

这里提到一个“生态位”的问题,所谓生态位,据说是俄罗斯生态学家格乌司提出了一个“生态位法则”,也叫“生态位理论”。这个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什么是适者生存。

如果强者进入弱者的生态领域就会出现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状况。

如果弱者进入强者的生态领域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

因此,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生存。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还告诉我们: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

人们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时候,往往喜欢从能力、品质、学识、勇气、努力、机遇等维度来寻找原因,很少有人从生态位的角度来寻找原因。

生态位法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我们只有在自己的生态位上发展才更容易成功。比如,三国时的司马懿的人生处世哲学就很好地诠释了在自己生态位上更容易成功的案例。

根据生态位法则,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生态位,但并不排斥其他物种的侵占,如一山不容二虎,并非是说西山的老虎就不能到南山,老虎饿了哪里都可能去,不过去了就会发生一场殊死的搏斗,这种现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我们刚刚进入某个环境,形成的是初始生态位,或者叫竞争前生态位,也可称虚生态位。

但是,只要环境是开放的,很快就会有新人进入,形成生态位的重叠。

如果所在的环境资源极大,大家尚能暂时相安无事。

但随着环境变化,资源相对变少,竞争就会日趋激烈。

所以,无论自己当前的能力是大是小,是强是弱,都要像狮子与羚羊一样,训练自己快速奔跑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否则我们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吃掉。

在动物界,凶猛动物之间,为了避免因争夺食物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它们寻觅食物的时间都是错开的。

竞争也是如此,如果两个人去恶性竞争同一个资源,同一个岗位,必定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残酷局面。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

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现代人的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这种竞争不应该是单赢,而应该是双赢和多赢。

种你死我活的博弈竞争,是一个人眼界窄、格局低、智慧缺的表现。

虽然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过高层次的竞争遵循这样一条原则:

尽可能避开竞争对手的制约,避免双方无谓的争夺,与竞争对手真诚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竞争的各方都会努力把还没有对手的资源,转移到不与他人发生重叠的环境中去,或尽量在少有重叠的生态位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错开生态位的主要途径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使自己的生态位不与同行重叠,在竞争中争取最大的优势和收益。

大自然给每一种生物都提供了一个适应其生长的特殊环境,即各自的生态位。

且每一个生态位都具备一定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是哲学探寻的最高目标,即认识自我,也就是佛家要解决的我是谁的问题。

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一个没有能力与强者抗衡的弱者,不要去充当老虎的角色,而要甘当一只猴子。

纵观历史上成千上万人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虽然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生态位的得失制约着成败的结果。

同样的人,为什么在此地能活的顺风顺水、游刃有余,到彼地就变可能步步维艰、寸步难行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生态位变化所造成的。比如天时不如地利,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熟人熟地好办事等。

在动物界,老虎虽然是强者,但因人类对老虎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就是对老虎生态位的破坏,使得老虎在食物不充足的慢性饥饿中渐渐减少。

而被视为弱者的老鼠,被人人喊打,却还是到处都有,是因为老鼠的生态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它可以避开老鼠药和人们的追杀而生存,老鼠的优势是灵活且适应性强。

所以说,谁适应大自然创造的法则,谁就可以生存下来。

一法师说:上天很公平,猫喜欢吃鱼,猫却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蚯蚓,鱼却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

一个人成败的原因有很多,但生态位应该是其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态位,要求人要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与时机,使自己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和谐共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