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 ,历史上周瑜火烧的是乌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9 13:03:32    


火烧赤壁是三国时期的经典战争,因《三国演义》而声名鹊起,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水域战争。但是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传奇书写,真正的赤壁之战被注入了太多虚假剧情,比如火烧的不是赤壁,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等都有很大的谬误和水分。试想,当一场生死攸关的攻防战寄希望于神鬼莫测的东风,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1.赤壁之战实际上是历史上荆襄争夺战,赤壁发生的战役是小规模的遭遇战,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打破了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是曹操经过艰难八年,打败了袁绍统一北方,因此志得意满准备一鼓作气扫灭江南,故而无论是荆州刘表,还是东吴孙权,乃至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都很忐忑,于是结成孙刘联盟,抗击曹操。

尽管结成了联盟,但实际上孙刘方并没有什么底气,且兵力虚弱,仅有八万人马,曹操号称八十三兵马尽管有不少是水分,且有很多是降卒,但双方力量对比很悬殊。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南征的首次遭遇战便发生在长江南岸的赤壁,这实际上是一种收缩防御,而不是主动在长江北岸背水一战。

由于曹操一方轻敌大意,孙刘已经退无可退,但赤壁遭遇战中曹操的先头军队人数很少,故而在被重兵守卫的赤壁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五千人。虽然看似不伤及曹军筋骨,但是打破了曹军不可战争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孙刘联盟。也是这一战,让曹操重新部署作战,将大部队撤回江北乌林。

后世之所以将赤壁之战当作整个荆襄争夺战的代称,也是因为此战打出了孙刘联盟的气势,且挫败了曹操的威风。



2.曹操的铁索连船是在于赤壁隔江相对的乌林,若是火烧赤壁,烧得便是周瑜的大本营,火烧赤壁是将赤壁遭遇战和乌林火攻战混为一谈


曹操在赤壁兵败后,便已经脱离了江南赤壁战场,在江北乌林安营扎寨,准备打持久战。此时的战略部署就当时的形势来说对于曹操十分有利,因为北方稳固,以多打少,持久消耗很有胜算;但对于孙刘联盟来说,却是以少对多,且联盟松散,不能拖延,只能速战速决。

正是在这种原因下,曹操听取谋士谏言将战船连锁,让兵将熟悉水战以待来日,但让孙刘找到了可乘之机。



黄盖看到曹军船只连锁成片,不宜分散,便向周瑜建议放火烧船,于是便有了周瑜打黄盖,黄盖诈降带着一条火龙扑向了曹军大营。从这个角度出发,火烧赤壁的说法就有很大的谬误,因为曹军在江北乌林铁索连船,而周瑜在江南赤壁屯兵。

所以如果是火烧赤壁,烧的就不是曹军一方,而是黄盖真的投降曹营,放火烧掉赤壁孙刘大营。由此,火烧赤壁的正确提法是赤壁之战后的火烧乌林。



3.将火攻的胜负效果寄希望于东南风,是赤壁之战中最不靠谱的谬误


杜牧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周瑜黄盖的火攻之计,完全是东南风的功劳。且《三国演义》将此功劳经过“神鬼之说”划给了诸葛亮,对于真正的历史来说,便是极大的笑话了。若是诸葛亮真的有扭转乾坤之力,神鬼莫测之术,也不会令刘备最后偏安西南一隅,自己也壮志未酬。

周瑜黄盖的火攻之计在于对风向和控制船只走向的胸有成竹,原因有二:其一,江南隆冬固然多是北风,但是按照气象规律,几天严寒之后,便有气温略微回升,故而风向转变为东南风,生活在江南之地的周瑜黄盖对此十分熟悉。但曹操对此却是人生地不熟,虽然想到有被火攻的危险,但看着呼呼北风也就放心了。



其二,风向未改的情况下,火攻依然能够奏效。《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在三国时期江南便能够建造一种多桅多帆的战船,能够相聚取风,根据风力调整风帆,从而利用侧向风力,甚至可以达到逆向开船的目的。

所以,在此两点的保证下,风向其实就是锦上添花而已,而非火烧连营的必要条件。孙刘一方凭借地利天和,在准备妥当的情况下,随时能够对曹军发起火攻,风向不过是天时相助而已,无论是否发生东风,赤壁之战的整体结果都不会发生改变。



概而言之,火烧赤壁的历史真相有三:

其一,火烧的不是赤壁,而是乌林,火烧连船时曹操在江北乌林,周瑜刘备在江南赤壁,火攻无论如何不会烧掉自己的大本营;

其二,赤壁发生的战斗是小规模试探,而无火攻,曹军仅折损五千,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曹操南征首败,打破不可战胜之神话;

其三,火攻不需要东风,孙刘联盟的胜利,历来都认为是东南风相助,实际上火船制成,无论风向,都会烧向曹军大营。